【学习思考】深刻理解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 2022
  • 01/20
  • 14:32
  • 教学工作

  • 浏览量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强调以知识体系传授和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全面挖掘与运用能够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和功能的教育形式,旨在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体系中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对于高校推进“育才”与“育人”有机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蕴含了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高校作为传承文化、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需要更加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范。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不断更新迭代,渗透方式更加隐蔽,渗透渠道更加多元,渗透范围更加广泛,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有着独特的教育规律和教学特点,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总有其边界,这种边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育人功能的发挥。课程思政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补充。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思政理论课外的其他各门课程都有思想政治育人功能,通过课程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践,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而且变革了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助于高校整合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零散化认知和理解,构建起系统化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体系。高校专业课教师通过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大力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观念和职业道德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高校意识形态在渗透与反渗透斗争中始终保持主动性,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课程思政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诉求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因此,培养出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无德不立,育人先立德。立德,就是要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德,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立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德。树人,就是要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全过程,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现象”的囿围,建立了其他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融会贯通、互促共进的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是将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相统一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必然遵循。课程思政使思政教育走进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是一种深入的、渗透式的隐性思政教育形式,其遵循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创造性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课程思政通过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所有教育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全面渗透到所有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推进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从而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彰显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要求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校要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知识体系教育,把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灵成长、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有效互动,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强化了课堂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是育人的第一关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递价值的最有效、最直接、最持久的平台。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即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知识讲解和技能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德育教育。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包括课堂育人。课程思政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走向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并行的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完整的人”的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使高校牢牢抓住了课堂教学,抓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价值锻造的教育入口,也就牢牢守住了立德树人的第一关口。

  课程思政强化了教师的育人能力。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科研业绩而轻视育人职责的现象,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新时代课程思政体现了育人的价值导向,其本质就是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在学生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体,必须提升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这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教师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度,自觉担负起育人职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全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风险研究”(20BKS046)阶段性成果)


CONTENT END

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个本科高等旅游教学科研单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高尔夫)专业。拥有科研机构: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度假酒店与住宿业研究基地、海南省旅游新业态研究中心、休闲度假研究中心,以及省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单位。学院以应用型特色人才为导向,学院以国际化办学理念,深度协同的“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特色。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要,以“大旅游、大文化、大休闲”为核心,瞄准数字化、以旅游新业态产业链布局为发展导向,积极培育社会发展需求集中的优势旅游人才并日益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0898-8838 6772

电话

0898-8838 6773

传真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Sany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Taoyuan

  • 微信公众号—旅业学院通讯社

  • 微信公众号—走在最前面

  • 抖音号:USY_旅酒视角

  •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