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的事情养不活自己该怎么办?—浅析职业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 2018
  • 04/06
  • 10:26
  • 就业指导

  • 浏览量
     最近接到一位对自己的兴趣及所学专业迷茫的文科大二女生的邮件,提到:“我与公众号5月29日文科生适合哪些专业?——四析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的配适推送中提到的一个女生有点相似。我也是原本想读心理学专业,但后来觉得养不活自己就放弃了。”

   担心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养活自己,这可不是个别人的想法。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因为善良嫁给了一位她自己并不爱的穷困潦倒的诗人;诗人说了句很有趣的台词:“你知道,诗歌养不活诗人!”

    一位相识多年的同行、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毕业的高高老师最近接连写了五篇有关兴趣的文章、都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困惑进行探讨的。其中一篇的题目是《兴趣不能当饭吃,怎么办?》本人的留言是:“不能当饭吃的兴趣应该不是职业兴趣吧!”
    有细心的同学读了前面两段,可能看出了逻辑漏洞:“诗歌养不活诗人!” 和“不能当饭吃的兴趣不是职业兴趣!”有矛盾啊!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穷困潦倒的画家、诗人、文学家的故事:从唐朝写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元稹、到写出传世巨著《红楼梦》的曹雪芹;从作品屡屡创出拍卖会新高的画家梵高到去世后作品被膜拜的卡夫卡……按照之前文章中对职业兴趣的定义——“职业兴趣”简单地说,就是你从事这项活动(/学习这门课程)能够乐在其中、同时投入同等时间能够取得比与你同智商的人更好的成果/成绩。难道说这些画家、诗人、作家的兴趣不是职业兴趣吗?

 上述艺术家们的兴趣当然是职业兴趣!然而,他们不幸生活中艺术作品与商品完全割裂的时代,艺术作品不能直接商品化、更没有货币化!虽然我们国家古代已经有了“润笔费”,但只是极少数顶尖的名人才有的待遇:毕竟那时候只有极少数才具有足够是审美情趣及与此相匹配的“家底儿”,大部分人们都在为温饱而奋斗、对于艺术品的欣赏远未达到需要购买来放到家中摆放的程度。同时,人们对艺术品类的欣赏有一个接受过程。比较典型的是小说:东西方都有一个认为“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阶段。曹雪芹那个时代的文人,主流意识仍然是认为写诗、作画才是艺术,而“艺术”是无价的、只能是有钱有闲文人的“雅好”;写出《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名著的简.奥斯汀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一枝独秀,重要原因之一是那个时代有名的男性文学大家都在写诗、不屑于写小说这种读者以闺中少女、家庭主妇为主的作品。画家黄永玉说过:“(法国)印象派画作是被骂出来的!”最初人们并不接受;梵高的画作也是再其去世后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追捧。因此,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艺术是无价的、不能商品化”,艺术品很难换来钱,大部分艺术家为了生存、只能将兴趣当爱好而另外找份工作了。另外一个现象是,人们对于艺术形式及艺术品的欣赏与接受有个过程,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很快能够被人们接受、愿意花费金钱去欣赏;那时候的艺术家也只能以兴趣当爱好。本文开篇的大二女生提到的“心理学不能当饭吃”也是类似情况:比如说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是隐性的,很多人有心理问题却不敢求助,也有些人对于“花钱去买一份不能确定其效用的(咨询)服务”还不能接受,造成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不足、导致“学心理学养不活自己”的现象。


CONTENT END

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个本科高等旅游教学科研单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高尔夫)专业。拥有科研机构: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度假酒店与住宿业研究基地、海南省旅游新业态研究中心、休闲度假研究中心,以及省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单位。学院以应用型特色人才为导向,学院以国际化办学理念,深度协同的“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特色。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要,以“大旅游、大文化、大休闲”为核心,瞄准数字化、以旅游新业态产业链布局为发展导向,积极培育社会发展需求集中的优势旅游人才并日益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0898-8838 6772

电话

0898-8838 6773

传真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Sany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Taoyuan

  • 微信公众号—旅业学院通讯社

  • 微信公众号—走在最前面

  • 抖音号:USY_旅酒视角

  •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