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三亚学院"跨界、跨区、跨线并行"育人理念,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以"五一"劳动节与"五四"青年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五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通过"学科+服务""专业+生态"的创新模式,引导我院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格、践行担当,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生态文明示范区注入青春动能。
2025年4月29日,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邀请三位优秀校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付旭森、温州大学的徐子钰和三亚学院的袁晟杰,为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分享心得。
付旭森:方法+坚持=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 付旭森
- 英语:每天坚持背单词(200→300个),反复刷真题,整理错题本。
- 心态:拆分目标,避免焦虑,按计划执行。
徐子钰:跨考也能逆袭
温州大学 徐子钰
- 专业课:提前准备,多联系学长学姐,弥补专业差距。
- 支持:寻找研友,互相鼓励,缓解孤独感。
袁晟杰:善用本校资源
三亚学院 袁晟杰
- 优势:熟悉环境,主动联系导师,参与科研项目。
- 平衡: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战。
分享会最后的大合照
分享会尾声,三位学长学姐将象征"传承"的笔记本赠予现场同学,扉页写着他们当年的备考箴言。付旭森动情地说:"去年此时,我们也坐在台下聆听;今天,我们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每一代旅酒考研人,都在续写着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在三亚以滨海旅游闻名遐迩,全力打造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的背景下,我院于5月1日当天组织志愿者们奔赴椰梦长廊海域,开展“净滩护海助创城”青年公益行动,以实际行动为海洋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在沙滩捡拾垃圾
活动当日,在椰梦长廊这片碧海蓝天、白沙绵延的美丽海滩上,旅酒学院的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净滩行动中。志愿者们充分运用前期学习的专业知识,向过往游客和市民耐心讲解净滩的重要意义,倡导科学、环保的净滩理念。志愿者们手持垃圾袋、夹子等工具,仔细捡拾沙滩上的塑料瓶、包装袋、烟头、渔网残片等各类垃圾,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同时,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活动格外注重废物再利用,倡导“零废弃海滩”。大家将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循环利用,让每一件废弃物都能找到“新归宿”。
活动结束志愿者们进行合照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净滩行动,更是旅酒学院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环保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三亚擦亮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金字招牌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未来,我院也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环保公益活动,为三亚的生态建设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此外,5月4日,我院志愿者们走进三亚千古情景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行服务活动,以青春之力为景区增添温暖与活力,实现青年成长与城市品牌的双向赋能。
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进行合照
活动当日,旅酒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在景区内全面开展“三送三护”行动。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穿梭于景区各景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专业、生动的讲解服务,用流利的外语讲述三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进行讲解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时刻关注游客需求,为游客答疑解惑、提供贴心服务,让游客的旅程更加顺畅无忧。
志愿者们在各自岗位进行服务
在“三护”行动方面,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园区演出开始前,他们提前规划引导路线,协助景区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保障观众安全有序入场。面对景区内的文物展品,志愿者们化身“守护卫士”,细心检查展品状态,向游客宣传文物保护知识,提醒大家文明参观。
此次活动,志愿者们在真实的服务场景中锤炼了沟通协调能力,用热情与专业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通过参与志愿活动,青年学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旅游城市的生态价值,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此次志愿行服务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更为激活城市文旅新生态注入了青春服务力,让青春在服务城市发展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