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第31期——红色人物篇 夏明翰:革命信仰的不朽丰碑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6-21浏览次数:10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名字注定闪耀,夏明翰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却绽放出了永恒的光芒,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成为红色传承中一座巍峨的丰碑。

1900年,夏明翰出生于湖北秭归,成长在一个颇具文化底蕴的家庭。尽管生活优渥,但他并未被安逸的环境所束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夏明翰从小就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心中燃起了追求光明与正义的火焰。

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而来,夏明翰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学生爱国运动的活跃分子。1919年,他当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主编《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以笔为武器,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唤醒民众的觉醒。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抵制日货,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封建军阀的腐败,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1920年,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并成为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1921年,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

入党后,夏明翰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深入工厂,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疾苦,宣传革命思想,带领工人为争取自身权益而斗争。1924年,他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大力培养农运干部,积极选拔优秀青年到广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他还把自己的弟弟妹妹派到家乡衡阳开展农民运动,在他的努力下,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模范。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白色恐怖,夏明翰毫不畏惧,他悲愤地写下“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的誓言,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和对革命的坚定决心。他积极协助毛泽东部署秋收起义的计划,为起义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秋收起义失败后,夏明翰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准备以平江、浏阳为中心继续组织起义,来配合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初,夏明翰被调往湖北省委工作。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出卖,他于318日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的机密,但夏明翰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信息。敌人见酷刑无法使他屈服,又妄图用高官厚禄来诱降他,夏明翰大义凛然地说道:“共产党人爱国家,爱民族,爱劳苦大众,当然也爱自己的亲人,爱妻子儿女。但是,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为振兴民族之强盛,为后代生活之美满,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大仁大义。”

1928320日,夏明翰被押赴刑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那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诗不仅是他对自己信仰的坚定告白,更是对后来者的激励和鼓舞。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力量,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夏明翰的精神,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成为红色传承的核心内涵。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信仰,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