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个校园”建设理念的引领下,2025年,我校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学院以“校企跨界”“院校跨区”“智实并行”的建设路径,在海南自贸港构建起校企协同合作、人才精准培养、课程真题真做、就业无缝衔接的文旅领域教育共同体。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驱动校企跨界共建
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发挥产学研协同的育人机制,组织开展校企之间的跨界合作。双方深入开展人才培养的全面研讨,持续优化人才班建设与真题真做的实践。春学期,完成亚特兰蒂斯酒店人才班的筹建与选拔,共有13名酒店管理专业学子成功入选,并将在暑期开启深入酒店运营一线的实习体验。
1.酒店专业人才班的精准化培养
陈扬乐副院长为亚特兰蒂斯酒店人才班宣讲会致词
亚特兰蒂斯酒店代表介绍企业品牌及文化
精准化是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落实千人千面培养理念的基本思路。4月16日,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亚特兰蒂斯酒店人才班的宣讲和选拔。通过人才班的建设,为每位入选同学配置校内外的双导师,并综合同学们的职业兴趣、个人特长、酒店需求,开展精准化的课程培训及实践学习,有效提升胜任高价值岗位的应用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同学听取人才班宣讲
专业同学现场进行提问
2.产品思维导向下的课程真题真做
真题真做课程的现场效果
对标文旅企业的职业要求,产业学院深度开展产品思维导向的课程改革,结合校内外大型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开展宴会设计与统筹、餐饮服务、酒店饮品等特色课程的真题真做。4月18日,由专业教师带领同学参加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的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全程参与活动的前期筹备、现场布置、会议服务、茶歇安排等内容,切实锻炼提高了同学们在大型活动及会务服务中的实践能力,并推动产品思维课程成果实现有效转化。
专业学子参与真题真做的现场实践
专业教师为同学们做课程活动的现场演示
校领导亓元教授检查真题真做开展情况
校领导亓元教授现场指导课程的真题真做
校领导亓元教授和参与真题真做的专业师生合影
3.“实习+就业”一体化特色育人路径
专业实习同学在亚特兰蒂斯与海狮互动
酒店专业同学在管家实习岗位
专业实习同学为客人布置的生日客房
更好地走向社会是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重要的育人目标。依托“实习+就业”的一体化育人路径,在亚特兰蒂斯酒店持续推进三级实习的教学实践。共有15名同学顺利完成专业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在前厅、管家、预订、摄影助理等关键岗位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流畅的表达和灵活的应对等综合能力,并赢得客人和酒店的肯定。学院也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根据就业形势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并向合作单位、企业导师发出倡议,助力每位同学顺利走向社会。对于在亚特兰蒂斯酒店表现突出的同学,酒店特邀毕业生参加前厅训练营的管培生专项计划,打通“实习+就业”的职业发展快速通道。
实习同学考取Padi·ow潜水证
专业实习同学担任潜水拍摄助理
二、优势协同构筑院校跨区合作生态圈
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所在的旅酒学院,作为教育部旅游管理国家虚拟教研室TOP100的成员单位,广泛与同类院校开展合作对话,并主动融入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平台。与四川旅游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在课程共同开发共享、科研协同合作、师生交流研讨等方面进行跨区的合作。4月21日—23日,接待四川旅游学院21名师生的来访活动,双方围绕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展开积极互动。
三、线上智能学习场与实体校园的并行运作
接待四川旅游学院的师生来访
专业同学参加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的交换项目
学院师生与日本研学团交流
学院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动态,提前谋划布局,与合作企业、同类院校广泛交流,研讨学生核心竞争力、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改革思路。学院与复星旅文集团的超级地中海俱乐部(全球首家AI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开展前期沟通和人才培养交流,并通过参加全国旅游学院院长会议,分享交流智能时代背景下国内外旅游类专业改革发展的思考,探索未来的改革实践。学院高度重视线上学习场域与线下实体场景的结合,通过本地部署和智能化应用,探索并行校园建设的新可能,并加快专业自建课程在芯位教育平台的置换学习运用,推动师生尽快掌握智能技术的运用,为并行校园的无缝衔接和有序运行创造更多必要支撑。
校领导亓元作AI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变革的主旨发言
领导及教师代表与马勇教授合影
四、持续优化,筑牢产教融合的新格局
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将结合“三个校园”理念,推动跨界、跨区和并行的开放型教育生态体系重构,并持续优化建设方案和路径,筑牢产教融合的新格局。
跨界校园的深度融合。立足本土行业优势,突破校企壁垒,实现校企师生与企业的多重互动。依托校企联席会议沟通机制,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对接,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加强校外导师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以校企共建一流课程助力学生成长,使教学内容更贴合产业用人要求。同时,强化横向课题联合攻关,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企业运营的能力。
跨区校园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学院多个合作院校的特色优势,通过区域间校园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与国内外合作院校开展跨区联合培养、师资共享、学分互认等,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教育网络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并行校园的智能教育生态。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场景。以AI赋能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迭代升级,培养同学们在数智时代的数字素养。同时,普及对芯位教育平台数字资源的应用,线下设计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线上学习理论+线下训练能力”的育人闭环,提升教育效率,培养适应数字化未来的新型人才。
未来将持续发挥校企联席会议共商共建的优势,为文旅行业培养高价值岗位的专业人才,并探索契合海南自贸港区域发展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范式,为教育强国战略贡献具有热带滨海特色的吉利智慧和三亚学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