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2025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卢新新老师主持申报的《海南传统技艺类非遗创新保护研究》成功获批自筹项目立项。该课题是近年来我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省级重要突破,标志着我校服务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的科研实力再上新台阶。
图为卢新新老师省社科立项信息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遗创新保护研究》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活态传承、创新转化”的时代命题,聚焦黎族原始制陶、黎锦纺染织绣、椰雕、苗绣等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围绕“数字化保护—生活化设计—产业化发展”三维路径展开系统研究。课题组将联合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五指山市非遗工坊及文创企业,通过构建“高校+工坊+社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数字科技、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模式,为海南打造“非遗+文创+旅游”特色产业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卢新新老师表示,课题研究将紧扣《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实施细则》中“鼓励传统技艺类开发兼具生活感与现代感的文创产品”的政策导向,重点突破三大创新点:一是建立海南传统技艺数字基因库,运用3D建模、区块链存证等技术实现技艺流程的数字化复刻;二是研发“海岛生活美学”非遗文创IP体系,推动黎锦纹样、椰雕工艺等非遗元素融入酒店用品、旅游商品设计;三是构建“非遗传承人+高校设计师+旅游企业”的联动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海南经验。
近年来,三亚学院紧密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依托旅游与酒店管理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持续强化非遗与旅游融合研究。此次立项既是对我校科研组织力与社会服务力的充分肯定,也为海南申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世界非遗后续项目提供了学术支持。下一阶段,课题组将深入五指山、保亭、文昌等非遗聚集区开展田野调查,力争形成一篇高质量论文等系列论文成果,助力海南成为全球非遗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