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媒转载|新突破!三亚学院旅游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成果!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10

 

       日前,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李佳副教授撰写的《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 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经海南省社科联《社科成果与智库专报》刊发后,海南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批示。

       该研究是在研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基础上,对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促进海南文化传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做了详细阐释。

       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是对海南优秀文化实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扬的基础,实现海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保障,符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文化的要求。

       海南文明标识体系作为海南文化符号的系统集合,从历时和共时维度提炼了海南文化的精神内核,从价值意蕴和外在呈现层面立体化海南文明的突出特性,高度浓缩并折射出海南文明的精髓内涵,易于识别与传播,为对外传播海南文化,传播海南声音,讲好海南故事提供载体,有着深刻的内生和外部逻辑,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

       同时,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将更好发挥海南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挖掘、收集、整理、甄别、提炼、整合多样化的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文化资源“活起来”,将促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建立海南文明标识体系,不仅将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价值,为国内外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也将实现“以旅彰文”,使国际游客更加全面、深入感受、领略和认识中国文化、海南文化,向世界传递海南精神、传播海南文化、展示海南形象,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交流互鉴。

       该研究提出率先出台海南文明标识体系构建的规范性文件;建立海南文明标识名录体系,一体化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确定“海南文明标识体系”结构;实现多模态文化的系统化梳理、模块化构建、符号化呈现;建立“海南文明标识名录”数据库,实现“海南文明标识名录”全部多模态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促进文化的“虚拟集聚”,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分析和研究等建议,有助于对海南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深度挖掘海南文化旅游资源,树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形象和品牌,推动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打造必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

       省领导对于该研究内容做出肯定性批示,为落实省领导关于建立海南文明标识体系建设的批示精神,近期,海南省社科联在海口召开“高标准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专题座谈会。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星良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我校李佳副教授与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一级调研员梁健、海南省文化馆馆长陈虹霓、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引、海南大学民生保障和人事制度创新研究院院长吴文武、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君、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邹飞等专家学者,紧扣中央关于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围绕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展开座谈。

       研讨会具体讨论“高标准构建海南文明标识体系”的具体落实措施,推动理论构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为海南自贸港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并服务于国家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战略目标。

       该报告将旅游学科研究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自贸港建设大局结合,提升研究的站位,同时,显示出我校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的科研水平,为地方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增强旅游管理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

       另悉,杨樨老师撰写的《三亚民宿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赵达老师撰写的《深化体旅融合激发消费潜能 三亚市高尔夫运动休闲产业提升路径研究》被三亚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负责的《旅文研究产业专报》采纳后,三亚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批示。

       我校旅游管理研究在高质量文章发表方面也有新突破。王秋娜副教授在旅游管理领域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发表题为《Green and gamification: a win-win combination for hotels and Ant Forest》(《绿色与游戏化:酒店与蚂蚁森林的双赢组合》)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该论文围绕游戏化与酒店绿色消费行为创新,系统探讨了蚂蚁森林与酒店合作中的绿色激励机制,深入分析了游戏化示能性设计(成就、竞赛、自我表达、社会互动、故事叙述)对游客自然联结、环境关心与绿色行为意愿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绿色信任与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酒店行业推进绿色转型、旅游企业设计可持续激励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

       王丹鹤老师在社会科学领域国际期刊《Sage Open》(JCR一区)发表题为《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Experiential Quality at Internet Celebrity Check-in Places: Incorporating Embodied Theory in a Quantitative Approach》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将具身理论(Embodiment Theory)融入旅游体验评估体系,构建了包含身体性、感知性、情境性等维度的量化指标框架,以海口“云洞图书馆”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工具。

       近年来,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不断强化学术研究,聚焦海南自贸港旅游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持续推动高水平科研产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智库报告的影响和论文发表,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文旅融合研究、绿色旅游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