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至23日,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胡雨凯、梁芳和陶鹤鼎三位老师赴乌鲁木齐市参加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研究方法教师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主办方邀请到了宋海岩、孙九霞、李辉、白凯、韩国圣、李彬、唐承财和张圆刚教授等国内知名的旅游专家及学者进行授课。本次培训通过学习理论与实务兼备的旅游研究方法相关课程,为参培教师提供权威、前沿、丰富的旅游研究方法知识,提高受训学员教师的旅游研究水平,同时加强高校青年旅游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2025年度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研究方法教师培训班全体学员合影
本次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定性研究方法与旅游研究的问题意识、生活日常与国家基金选题、旅游大数据分析:理论、方法与软件实操、案例研究设计与关键步骤、旅游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旅游预测研究方法与应用、理论与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作用等多个专题课程,同时提供校外旅游现场教学等课程。总结本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论文和课题如何设计与撰写,主要旅游研究方法介绍与使用等两大主题。
在论文和课题如何设计与撰写培训主题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唐承财教授以《旅游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为题,从旅游学术论文的选题,旅游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旅游学术论文审稿意见剖析与修改说明撰写,高影响力旅游学术论文的特征分析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开展旅游学术论文撰写;陕西师范大学白凯教授以《生活日常与国家基金选题》主题详细阐述了研究日常生活对于国家基金选题的价值旨归、方法路径以及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白教授结合“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的自我民族志分析,尝试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分析日常生活与国家基金选题之间的转换思路。
梁芳、胡雨凯、陶鹤鼎老师培训现场图片
在主要旅游研究方法介绍与使用培训主题方面,首先,香港理工大学宋海岩教授以《理论与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作用》为题论述旅游研究中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理论与方法是旅游研究的双重基石,在探讨旅游活动或现象的因果关系时,理论构建是揭示因果逻辑的核心基础,而方法则是验证因果关系的关键工具。宋海岩教授以“旅游拉动经济增长”假说的实证研究为教学案例,论证了理论与方法的关系:理论指导方法选择,方法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推动理论迭代;
其次,在定量方法使用培训方面,上海师范大学张圆刚教授讲授了“跨层次分析(HLM)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HLM 方法的引入,为旅游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让研究结果更真实可靠,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见解;山东大学韩国圣教授论述了旅游大数据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旅游大数据挖掘的流程、解决的问题、可供选择的模型以及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等知识,并且以 SPSS Modeler为教学实操软件详细介绍数据分析的实现过程;南开大学李辉教授讲授了“旅游预测方法的应用”,主要从预测基础理论探讨、旅游情境预测方法、旅游企业情境预测应用等方面讨论旅游预测研究方法和应用的思路和路径;
最后,在定性方法使用培训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彬教授详细介绍了案例研究方法对于提炼总结我国文旅发展中的新现象、新实践,归纳提出文旅领域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应用价值以及描述旅游与酒店领域案例研究方法的现状、特征与问题;重点介绍单案例、双案例与多案例等方法的研究设计模式,并通过典型论文成果进行讲解;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详细讲授访谈法、观察法、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在旅游情境的创新应用,以解决特定的理论问题,同时涉及国际前沿定性研究方法、地理学研究方法等相关跨学科方法。授课过程中孙九霞教授以学术问题意识为主线,明确方法选择的实际目的,并选择面向研究问题、逻辑表达和研究链条深化的最适切方法,并以自己的研究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总之,本次培训班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梁芳、胡雨凯和陶鹤鼎三位老师认为:参加本次旅游研究方法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务兼备的课程学习,初步了解了权威、前沿、丰富的旅游研究方法知识,拓宽了自我视野,提升了研究思维与问题意识,丰富了各自的旅游研究方法,同时发现了各自在旅游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新兴科研方法了解不及时,研究方法与理论不匹配等诸多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术培训平台,帮助广大青年教授提高旅游研究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水平,产出更多高水平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