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至8月3日,以“AI文旅-未来已来”为主题的2025博鳌全球旅游生态大会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我院赵达老师、王秋娜老师、骆娟老师、魏铭宣老师参与此次盛会,与全球精英共话人工智能赋能旅游业的创新路径,探寻智慧文旅与教育融合的新可能。 作为全球旅游与AI技术融合的高端对话平台,大会围绕“AI赋能智慧文旅”核心,设置全体大会、多场平行论坛及主题展览,涵盖医疗旅游、零碳发展、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文旅合作等多元议题。
8月1日,由博鳌全球旅游生态大会组委会、琼海博鳌博合碳中和研究院举办的博鳌零碳圆桌研讨会上,作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域零碳运行的示范区,博鳌东屿岛的转型经验成为研讨焦点。通过构建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建筑绿色化改造 + 交通电气化 + 新型电力系统 + 资源循环利用 + 生态景观 + 智慧运营” 的八位一体降碳体系,示范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实现了能源自给率 95%、碳排放量从 2019 年的 1.13 万吨降至 2024 年的基本全面清零。会议主持人表示博鳌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个景区的零碳转型故事,更是全球旅游业绿色复苏的中国方案。
8月2日,前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以《从博鳌到世界》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AI技术对全球旅游生态重构的深远意义。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世界工程联合会原主席龚克等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视角下的AI+可持续文旅发展路径”展开高峰对话,提出“技术创新需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核心观点,为智慧文旅发展锚定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博鳌全球AI未来大会在本次盛会上正式成立,标志着AI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进入系统化、规模化新阶段。 从文旅创新看人才培养新方向,几位参会教师表示,大会展现的“AI+文旅”融合实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高峰对话“AI赋能文旅——如何打造旅游目的地‘朋友圈’”中,嘉宾们围绕AI在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精准营销、服务协同等方面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汤敏理事长从行业顶层设计角度指出,AI技术为旅游目的地“互联互通”提供了核心支撑,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可实现不同地区文旅资源的高效匹配与联动。张树彬则结合科大讯飞在智慧服务场景的落地经验,介绍了AI语音交互、虚拟导览等技术如何提升跨区域旅游的服务一致性,让游客在不同目的地获得连贯且个性化的体验。孙晖分享了腾讯文旅数字化平台在构建旅游目的地“朋友圈”中的实践,强调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偏好,可实现不同地区旅游产品的精准推送与联合营销,形成“1+1>2”的协同效应。李峰则聚焦交通与旅游的融合,提出AI赋能的智慧交通网络是串联旅游目的地“朋友圈”的关键纽带,能优化跨区域出行效率,提升游客整体体验。此次高峰对话为AI时代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嘉宾们普遍认为,依托AI技术构建的旅游目的地“朋友圈”,将打破传统旅游发展的单打独斗模式,推动全球文旅产业向更智慧、更协同、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AI是赋能的工具,而教育是连接二者的纽带。”几位参会教师总结道,“本次博鳌之行让我们清晰了方向:未来的教育,既要扎根文化土壤,也要拥抱技术变革,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