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科研小组积极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了一场围绕杨欣达老师省社科申报书撰写的高质量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科研小组组长鲍富元教授主持,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与交流,提升申报书质量,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
会议聚焦,开启科研新征程
会议伊始,鲍富元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活动的背景与重要意义。他强调,省社科项目的申报对于学院科研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杨欣达老师此次申报的项目紧密结合当前旅游产业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为申报书的完善贡献智慧。
申报书详述,展现研究新思路
随后,杨欣达老师作为申报人,对申报书的撰写及内容展开了详细介绍。他首先从选题依据入手,深入剖析了东南亚国际旅游产业新动向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影响这一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杨老师指出,近年来东南亚旅游产业呈现结构性转型,政策导向化、区域协同与社区环境承载成为核心议题,而海南在国际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际航线网络布局、签证便利化政策及目的地国际营销策略等方面尚未充分匹配国际游客需求,导致市场吸引力存在结构性短板。
杨欣达老师详细介绍申报书的撰写及内容
在研究内容方面,杨老师详细阐述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东南亚旅游国际化产业政策竞争性分析,通过基于政策工具类型学框架,解析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旅游新政的靶向维度,建立政策工具组合 - 竞争优势关联模型;二是东南亚代表性海岛旅游目的地产业国际化发展经验对海南的启示,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构建海南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要素优化框架;三是海南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路径,建构“政策便利性 - 文化吸引力 - 环境承载力”三维理论框架,并通过统计建模等方法揭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阈值;四是海南国际旅游市场保障体系建构机制,从旅游便利体系、文化适配体系和社区协同参与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杨老师介绍了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专家访谈以及统计建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PSS、AMOS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理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QCA分析等方法对实证问题进行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小组探讨,碰撞智慧新火花
杨欣达老师介绍完毕后,科研小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围绕申报书的选题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选题价值方面,有成员认为可以进一步突出该研究对于海南自贸港背景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强调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研究内容,小组成员建议加强对东南亚国家旅游政策对海南竞争挤压效应的实证分析,增加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撑,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在研究方法上,小组成员就统计建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以确保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于创新之处,大家一致认为该申报书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炼,突出与以往研究的差异和优势。例如,在研究视角上,立足“追赶者”逻辑提出“对标—超越”三阶段策略,为后发旅游目的地破解国际区域竞争困局提供了可操作路径,可以进一步阐述该策略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总结展望,共绘科研新蓝图
会议最后,鲍富元教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杨欣达老师的申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申报书选题新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科学,具有较高的申报价值。同时,他也对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要求杨欣达老师认真吸收和采纳,进一步完善申报书。
鲍教授强调,科研工作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研讨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为学院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杨欣达老师的省社科申报书撰写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也为科研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科研工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