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生就业政策
(1)毕业去向趋于分散化,待就业比例创新低
大学毕业生“升学”和“出国”的两项比例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15.3%上升到2017年的最高点26.5%。“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在毕业生就业中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趋于分散化。从8次调查的“待就业”比例来看,在2003年“非典”时期比例最高35.8%。其次是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为26.4%。2017年的“待就业”比例最低为10.1%。
(2)学历差异逐步缩小,甚至出现倒挂现象
专科生的就业率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专科生的就业率在各学历层次中是最低的,比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低55.1个百分点和40.1个百分点。2015年和2017年,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各个学历层次中稳居第一,分别高达87.3%和88.8%。
(3)八成以上的毕业生扎根大中城市
尽管我国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就业促进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但是从课题组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城市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这一现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特点。
(4)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
在8次调查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合计比例都在50%以上,特别是2009年-2017年间的合计占比均在70%以上。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成为接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
(5)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
专业技术和技术辅助这两项合计比例由2003年69.3%下降到2011年的38.1%,之后出现了一定回升,但是幅度不大,基本保持40%左右。与管理相关的工作所占的比例也很大,一直保持在两成以上。从事服务工作所占的比例排名第三,服务工作出现了先显著上升再平缓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6.3%上升至2011年21.2%,再下降至2017年13.7%。
(6)金融和IT成为毕业生主要选择
金融业就业比例从2009年的6.1%上升至2015年的15.3%,成为毕业生选择最多的行业,2017年略微下降,为12.6%,但仍然稳居第1位。进入IT业的平均比例都在10%以上,2015年和2017年的占比都位居第2位。
(7)学历层次越高月起薪越多
博士生的起薪最高(2007年除外),硕士生次之,本科生名列第三,专科生的起薪处于最低位置。
(8)学校、网络、亲朋好友成为毕业生获得求职信息的主要手段。
课题组调查发现“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始终是毕业生求职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显著高于其他信息渠道。而亲朋好友的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从2007年开始,亲朋好友所占的比例合计都在2成以上。网络招聘信息在学生求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15年比例已经达到27.3%。
(9)择业意向稳定,倾向于“向前/钱看”
在8次调查中,“发展前景好”和“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几乎都排在前2位。此外,“福利待遇好”和“经济收入高”两项的排名在8次调查中都排在前列。这表明大学生择业“向前看”和“向钱看”的倾向明显。
链接:https://zm8.sm-tc.cn/?src=l4uLj8XQ0JeFi4nO0ZyQktGckdCRmoiM0JeekZiFl5CK0M7Ox8zN0ZeLkpM%3D&uid=64ba6bfaf5a3616627284565e04579df&hid=19945debdec0f92f7cf26b2d2db6e9e3&pos=11&cid=9&time=1542515719104&from=click&restype=1&pagetype=0300104000008402&bu=ss_doc&query=2018%E5%B9%B4%E5%A4%A7%E5%AD%A6%E7%94%9F%E5%B0%B1%E4%B8%9A%E6%94%BF%E7%AD%96&mode=&v=1&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svdsdichei
CONTENT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