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知网公布了2024年度高被引学者名单,我院周旗教授荣幸地入选了高被引学者Top5%的行列。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周旗教授个人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旅酒学院学术实力与影响力的证明。
周旗,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2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项目10余项,其中陕西省重大项目1项;主持横向招标课题9项。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土壤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1篇入选领跑者5000(2015);在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与编落6部,取得软件作权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厅级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项、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
我院周旗教授入选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
邀请到周旗教授接受采访:
1.周旗教授,您荣获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的证书,对此您有何感想?
能拿到这个高被引学者证书,说实话挺开心的,但心里更觉得责任沉甸甸的。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实验室那帮小伙伴天天熬夜改论文、跑数据,这才攒出点真东西。现在大数据时代确实给力,论文被引得多说明大家觉得咱们研究有点用,不过说到底还是知网平台给力——要是没他们帮忙传播,咱们这点成果估计还在实验室吃灰呢!
2.您对年轻学者有什么建议?您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术道路?
找痛点:每天刷半小时行业新闻,像淄博烧烤爆火、三亚整治黑导游这些事,全是现成的选题金矿。
练本事:Python、GIS这些硬核技能得会,但别当工具人——要从数据里找出故事。
别怕翻车:有时候失败比成功更有意思。
多混圈子:多参加些小众学术群,别光听大佬的,年轻人脑子活,有时候说的点子更带劲。
长远打算:前五年先混个脸熟,中间十年搞出点动静,十年后就要敢提出新理论。
3.最后,您对学术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或预测?
未来十年学术圈绝对要翻天:
首先是AI当助手,deepseek、GPT帮忙写论文可能成标配,但原创性得分估计要打折扣——有研究所发现AI写的论文查重率能飙到40%!
其次是虚拟实验室,有研究显示,在元宇宙里重建了历史,试了上千种发展方案,比实地调研高,咱们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就有一个旅游虚拟实验室。
第三是学科大乱斗,物理学家研究寺庙香火经济,码农用区块链搞黎锦非遗认证,这种混搭会越来越多。
旅酒学院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同时,学院也将继续支持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