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展示空间设计实践 ——会展2201班书山馆专业认知活动纪实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10


《会展展示设计》作为三亚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展空间设计、展陈布局、视觉传达以及文化展示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课程深入贯彻我校产教融合的理念,注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会展设计的功能性与文化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515日,会展2201班全体同学在任课教师卢新新的带领下,走进三亚学院地标建筑——书山馆,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传承、空间设计、展陈创新”的产教融合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图书馆王伟聪老师担任专业讲解员,通过剖析图书馆的历史脉络、VI系统设计、展馆空间布局及两大特色博物馆(相机博物馆、海南南海船舰博物馆),帮助同学们理解会展设计中“功能性与文化性”的平衡,激发对本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思考。

卢新新老师以书山馆外的建校大鼎和学者石像为起点,讲述三亚学院的发展历程。图书馆外最靠近草坪的大鼎默默记录着学校的建校史,而门口两侧的石像,则是古今中外有着杰出贡献的学者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同学们一边聆听,一边仔细观察,被图书馆建筑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中轴对称之美深深吸引,这些建筑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展现着智慧与力量。

刻有校发展史的大鼎

随后,图书馆的王伟聪老师带领大家深入探索图书馆内的宝藏之地。首先来到的是相机博物馆,这里与《会展展示设计》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王伟聪老师详细讲解着每一件展品的历史背景、独特之处,同学们则从展品的陈列方式、展线的设计等专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大家时而驻足凝视精美的相机,时而相互交流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对会展展示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伟聪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照相机的发展史

离开相机博物馆,同学们又来到五楼的海南南海船舰博物馆。一踏入馆内,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海洋历史之中。王伟聪老师生动地讲述着海南南海船舰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航海船只到现代的先进舰艇。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了解到丰富的船舰知识,更对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展陈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何通过有限的空间展示出无限的历史,如何利用灯光、展品摆放等元素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这些都成为同学们学习和思考的重点。

王伟聪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展品信息

在卢新新老师和王伟聪老师的引导讲解后,同学们迎来了自由参观时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课程任务和好奇心,深入书山馆的各个角落,从专业视角观察、记录、讨论,真正将课堂知识融入实践探索。

同学们自由参观

本次课程以“行走的课堂”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三重学习,既提升了会展展示设计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对学校文化认同感。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对专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

全体师生在书山馆阶梯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