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第30期——夏明翰精神传承:信仰之火,燃续时代征程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6-08浏览次数:10


夏明翰以热血与生命,诠释对革命信仰的绝对忠诚。1928年,因叛徒出卖,他在武汉被捕,面对酷刑与劝降,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他用敌人给的纸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绝笔。这短短四句,是对革命理想的庄严宣誓,彰显不惧牺牲的大无畏,更传递出信仰传承的坚定信念——即便个体消逝,革命火种也会被“后来人”接续传递 。

传承夏明翰精神,要挖掘事迹细节,通过纪念馆陈列、纪录片还原,让他的故事鲜活起来,走进大众视野;学校将其融入思政课堂,以诗为引,讲背后热血抉择,培育青少年信仰根基;文艺创作也可发力,用影视、戏剧重现他的革命轨迹,让跨越时代的精神,激励当代人在逐梦路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让“后来人”的接力,永远炽热 。

在教育传播上,打破说教模式:校园里开展“夏明翰诗诵会”,学生用戏剧重现刑场绝笔场景,体悟字句里的生死抉择;社区组织“信仰故事会”,邀请老党员讲述夏明翰对后代的精神滋养,让信仰传承有温度。

更要在现实践行中激活精神:当代青年在科研攻坚时,以“主义真”的执着突破技术壁垒;基层工作者面对群众难题,学他舍己为公的担当,把信仰转化为办实事的动力。让夏明翰的信仰之火,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燃烧,照亮更多人奔赴理想的征途 。

精神领悟:深入研读其就义诗与革命事迹,理解他为信仰舍生取义的决心,感悟“主义真”背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追求,从历史细节中触摸信仰的温度。

教育传承:学校将夏明翰故事融入思政课堂,通过专题讲座、红色研学,让青少年实地走访他战斗过的地方;创作影视、戏曲等文艺作品,用艺术感染力传递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他的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