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启新思,赋能育人共成长 ——旅酒学院暑期学工团队读书分享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赵晓乐发布时间:2025-08-15浏览次数:10


为提升学工团队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凝聚育人智慧,811日下午,旅酒学院学工团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办暑期读书分享会。党总支书记赵晓乐主持会议,全体思想导师齐聚云端,以书为桥,共话育人之道,分享阅读心得与实践思考。

一、以书为纲,延续执行文化,夯实育人根基

会上,党总支书记赵晓乐以《执行力》一书为切入点,率先分享了阅读感悟。她指出,执行力并非是简单“做事情”,而是关乎团队成败的核心要素,是需从领导者、战略、运营三层面协同发力,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具体结果的系统化纪律和流程体系。她强调,执行文化是三亚学院建校初期着力塑造的重要理念,学工团队应将其融入日常,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指南。具体实践中,从学生日常管理到思想教育,每项工作都要遵循“责任到人、流程清晰、落地有声”原则:明确责任人避免职责模糊,细化流程确保衔接顺畅,跟踪实效保证件件有回音。面对学生需求,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高效解决,杜绝拖延推诿;落实学校决策需不打折扣、不搞变通,通过层层传导确保政策精准传达、有效落地。她表示,学工团队需通过日常实践,让执行力内化为职业习惯、外化为工作常态,沉淀为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以扎实行动为学生成长护航,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结合书中观点,她进一步提出,学工工作必须以系统化纪律和标准化流程为支撑,让执行力成为学工团队的鲜明特质和工作常态,用持续有力的行动为学生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二、以书为镜,塑造个人品牌IP,做学生成长的“暖心引路人”

团委副书记李琴结合10年学生工作经历,分享了《辅导员打造个人品牌IP实战指南》的心得。她认为,打造个人品牌IP是应对教育环境变化、学生需求多元化的重要途径,能提升工作效能、更好服务学生。其关键要素有三:专业形象塑造是基础,需具备扎实思政知识、丰富心理辅导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赢得学生的信任;核心价值提炼是灵魂,要结合自身风格与擅长领域,呼应“六师”对应的“六力”,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持续内容输出是重要途径,通过主题班会、校友分享等输出有价值内容,强化专业形象,且“最有效的输入是输出”。思想导师在实践中可建立“一对一”成长档案、开展线上讲座,打造“暖心导师”“全能辅导员”形象。她强调,这是打造个人品牌IP是长期过程,需要耐心毅力,不断反思优化,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注重互动,了解需求。未来她将沉淀素养、提炼价值、探索输出方式,以提升影响力和幸福感,用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IP,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以书为引,践行非暴力沟通,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思想导师刘文琦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心得体会,深刻阐述了沟通方式对育人工作的深远影响。他认为,语言的力量不可估量,这本书不仅传授了实用的沟通方法,更引发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最美的教育,是用心倾听,用爱回应”。他强调,思想导师在育人工作中应该践行《非暴力沟通》的理念:要从“评判”转为“观察”,以客观事实替代主观评价,比如用“你最近三次活动未参加”替代“你太懒散”,从而减少学生的防御心理;要从“说教”转为“共情”,先接纳学生的情绪,像回应“听起来你很焦虑”那样给予理解,再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要从“要求”转为“请求”,在明确需求的同时留足选择空间,例如说明班会的重要性并允许学生私聊来调整时间,以尊重换取学生的主动配合。他已领悟到,该书的内核是一种对他人苦难保持敏感、对自身需求保持诚实的人生态度。这让他重新认识到,思想导师不仅是管理者,更是陪伴者,要用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他发现,“叛逆”的学生实则渴望被看见,“沉默”的学生其实需要安全感,“逃避”的学生正在等待理解。未来,他将持续践行非暴力沟通,传递尊重、建立信任、点燃希望,用爱塑造学生的灵魂。   

四、以书为鉴,角色升级伴成长,产品思维促就业

思想导师胡丹丹结合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实际,分享了研读《高校学生职业发展管理与就业指导》和《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战指南》的联动感悟。她提出,思想导师应从“引路人”升级为“同路人”,以全程陪伴的姿态,护送学生从“入学”平稳过渡到“入职”,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在与学生同行中,她强调就业观念引导与心理辅导并重:鼓励学生跳出“舒适圈”尝试跨领域求职,梳理“职业幸福感”以树立健康就业观;教学生精准找适配信息、善用“信息差”提升求职成功率。同时,日常工作中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班级、传帮带关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等三对关键关系,严守就业安全底线,打造就业品牌活动,扎实陪伴学生职业发展。此外,结合书中内容,她提出以“产品思维”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学生就业流程对应产品全周期:依次通过核验毕业资格来保障“出厂标准”、摸排意向明确“目标市场”、引领思想优化“产品性能”、推送信息触达“市场资源”、统计数据跟踪“投放效果”、提供指导解决“适应问题”、总结案例复制“成功逻辑”、办理手续完善“出厂流程”,全流程助力学生从“校园人”过渡为“职场人”。

五、以书为启,破自卑之茧,助学生绽放超越之花

思想导师武彤结合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分享了阅读《自卑与超越》的心得体会。她认为,书中对自卑与超越内在关联的深刻剖析,为辅导员引导学生成长提供了重要启示。她指出,自卑在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学业成绩、外貌等因素产生自我否定,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她分析,自卑感源于个体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及与他人比较后的落差,家庭过高期望、学校教育中关注失衡、社会层面的不良价值观等,都是诱发学生自卑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情况,她提出具体工作思路:一是给予肯定与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其点滴进步,帮助增强自信心;二是引导正确认知,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助力学生客观看待自身优缺点,要学会接纳不完美;三是提供成长机会,组织社团活动、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实现自我突破。她表示,思想导师的角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与成长的赋能者。未来将以书中智慧为指引,以更细腻的观察、更真诚的理解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陪伴他们挣脱自卑的束缚,在自我超越中绽放生命的光彩,让教育真正成为唤醒潜能、滋养心灵的力量。

六、以书为媒,凝聚育人共识,共促学工发展

会议最后,赵晓乐书记作总结讲话。她表示,此次读书分享会既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实践的赋能。各位老师立足工作实际,从执行力提升、个人品牌塑造、沟通方式革新、就业指导优化、心理健康引导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极具实践价值的思考与感悟,充分展现出了学工团队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大家以书为媒,不仅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更加凝聚起“以生为本、协同育人”的共识,为今后学工工作提质增效筑牢了基础。她强调,学工团队将以此次分享为契机,坚持以学促思、以思促行,让书香浸润育人全程,让成长贯穿工作始终,切实把书中智慧转化为育人实效。未来将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学工队伍,以更加专业的素养、更务实的作风,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学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