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三亚学院旅酒学院围绕“场景族”与“微场景”课程建设召开专题研讨会,教学院长陈扬乐主持会议,雷春、鲍富元、王秋娜、赵达等各系主任与负责人,以及闫静老师等核心教学团队成员参会。会议紧扣陆丹理事长“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理念及《USY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方案》要求,结合大健康与生活服务学科平台建设目标,深入探讨旅游类专业核心课程和场景解决方案课程的建设思路与路径。
聚焦行业趋势,锚定课程变革方向
陈院长在开场发言中指出,当前旅游发展呈现国际化、定制化、AI化、可持续化四大趋势,要求专业课程必须打破传统框架,以“场景族”为载体构建动态课程体系。他强调:“课程设计需紧扣行业高活跃度场景,通过‘微场景’定制化开发,实现知识传授与问题解决的深度融合。”
旅游管理系王秋娜副主任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应聚焦智慧、迭代、跨界三大变革方向。通过爬取招聘网站关键词,她发现定制旅游、出入境服务、研学、康养等领域人才缺口显著,建议围绕智慧景区运营、国际旅游服务、邮轮旅游、康养旅游及研学策划等场景重构课程模块,并开发“微场景”实训课程,由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确保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迭代。
跨学科融合,拓展“旅游+”边界
会展经济与管理系雷春主任结合会展经济与健康生活趋势,提出会展专业需向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重点开发健康主题会展策划、智慧会展管理等课程,强化与医疗、养生等产业的跨界联动。
高尔夫专业负责人赵达老师则分享了高尔夫与研学旅游融合的创新案例,建议通过“体育+教育”场景设计,培养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
酒店管理系鲍富元主任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提出,需围绕数字化运营、活动创意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构旅游概念,服务大健康战略
闫静老师从学科平台视角提出,将旅游纳入大健康与生活服务学科体系,是对传统旅游概念的“价值重构”。她指出:“新时代旅游业应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为核心,通过旅游场景解决人们的身心失衡问题。”基于此,她建议从产品开发、活动策划、项目运营、数据分析、数字营销五个维度设计课程,例如“旅游心理数据分析”“健康旅游项目运营”等,培养能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的场景化人才。
产教融合,打造动态迭代课程生态
会议明确,学院将依托芯位智慧教育平台,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场景族”和“微场景”课程资源库。通过“产业需求洞察—微场景课程开发—实践验证迭代”的闭环机制,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行业前沿同步。陈扬乐院长在总结中强调:“课程变革不是单一的知识更新,而是教育生态的重塑。我们要以场景为纽带,构建‘教、学、研、产’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旅游行业输送真正‘能用、好用、耐用’的人才。”
此次研讨会标志着三亚学院旅酒学院在结构性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场景化”教学改革,以课程创新赋能专业升级,推动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学生高标准就业。